据《DailyMail》5月19日报道,五座澳大利亚城市入选全球住房最难负担地区前15名,凸显本土购房困境。
本周发布的《2025年Demographia国际住房可负担性报告》显示,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与珀斯均位列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榜单。
悉尼总体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香港。阿德莱德位居第六,墨尔本第九,布里斯班第十一,珀斯第十四。
除珀斯被列为"严重不可负担"外,其余四座首府城市均被归类为"极度不可负担"。
报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市场的不可负担性甚至超越纽约、伦敦、芝加哥等国际公认高房价城市。"
这份由Chapman University人口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报告,对比分析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爱尔兰及新加坡共95个主要住房市场的中位房价与家庭收入中位数比值。
报告主笔Wendell Cox指出,悉尼长期稳居全球住房最难负担市场行列:"过去17年中有16年,悉尼在主要市场中位列不可负担性前三甲。即便是澳洲最小市场阿德莱德,其中位房价已达家庭收入中位数的10.9倍(在95个市场中排第90位),达到'极度不可负担'级别。"
研究发现,随着房价自1990年代起远超家庭收入增长,曾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购房能力已显著下降。
报告分析指出:"在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家庭购房曾属常态,彼时房价与收入基本匹配。但自1990年代以来,房价暴涨——尤以早期实施城市遏制策略的市场(如旧金山、悉尼、伦敦)为甚——目前住房成本已达家庭收入的9-15倍。"
研究中心主任Joel Kotkin将这一趋势归因于限制性规划与土地使用政策:"Demographia报告表明,在英美、加州、华盛顿、俄勒冈、科罗拉多、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等实施此类政策的区域,结果堪称灾难——至少对潜在购房者而言。"
研究人员指出,"城市遏制"策略(包括绿化带政策、分区限制及增长边界划定)是推高房价的核心因素,尤其当这些政策限制城市边缘区住房扩张时。
Cox表示:"几乎所有'严重不可负担'住房市场都遵循城市遏制模式。由此导致的土地稀缺推高价格,在临近城市增长边界的区域尤为明显。"
报告发现,在旧金山、悉尼和伦敦等市场,中位房价已达家庭收入中位数的9至15倍。土地价值被确认为这些区域最主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在原有受限区域附近获准开发的区域地价飙升现象尤为突出。
研究团队同时对在现有城区建设高密度住房是否真能改善可负担性提出质疑。他们警告称,若此类住房对多数中等收入者仍过于昂贵或缺乏吸引力,根本问题将无法解决。
图文来源:daily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