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ozyoyodotcom 联系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开启辅助访问 | 开启辅助访问 DIY

欢迎扫描左侧二维码, 加入【 摄影版 】官方群

讨论各类【 摄影版 】有关的信息

收藏 添加我帮您拉进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risbane] 尼康&佳能争霸历史 之 龙虎相争七十年 (申请加精^^)

[复制链接]

47

主题

1415

帖子

5万

积分

上将

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

积分
51465

K歌之王水区良民勋章好"色"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r.B 发表于 2008-9-8 18:43:49
3926 4

本内容为网友发布信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在135相机生产厂商里,有两个名字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那就是佳能和尼康。玩相机年头稍长的朋友一定对尼康FM2和佳能AE-1有着深刻的印象,各大论坛里面也隔三岔五就有资深影友通说革命家史,一般开头都是“某年月日,我获得了第一台相机,尼康的xxx型”。
  众所周知,自动单反相机真正在我国广大影友中普及还是本世纪初的那一两年的事情,而机种则以佳能EOS30和尼康F80为代表,CN(Canon Nikon)大战也从那时开始如燎原一般的在各个摄影论坛燃烧起来,当然,最早的CN大战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四通利方,新浪摄影之类的早期中文BBS上,只是那时候影响力并不如现在这般大,参与的人数也远不如现在的多罢了。
    CN大战多数时候是以对方器材作为攻击的标靶,以两家同级机身的优劣比较作为武器,比如著名的月经话题XX和XX要选那个好?这个XX可以是很多,比如F4和EOS1N,F5和EOS1V,F80和EOS30,到了现在则变成了D80和EOS 30D,D300和EOS 40D,不过进入数码时代之后,倒是很少有人在顶级机身上犹豫了,所以鲜见有问D2Xs和1Ds Mark II该怎么选的。CN大战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让某系的粉丝们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相机和对手的相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呀),不过坏处就是容易上升到人身攻击的高度(主要还是机身攻击),鸡屁股和塑料拖鞋的名头就从那时候来的,尼康铁丝攻击佳能EOS 1系列机身的机顶隆起而又圆滑的曲线很类似于鸡屁股,而佳能的铁丝则攻击尼康F80全身都是塑料做的,跟塑料拖鞋一个材质(C粉们底气的来源就是作为F80对手的EOS 30外壳包裹了一层比易拉罐皮稍厚的镁铝合金蒙皮),还有另一个高论,说尼康F5的机顶傻大傻方,前凸后翘,与棺材板类似,这个言论过于恶劣,故而本文不予支持,随手写出来当作个小八卦,博君一笑尔。
佳能和尼康
  可以说,佳能与尼康的历史,就是一部百年以内的影像产业发展史,任何一个对相机历史稍有兴趣的人都不可能跳开这两家公司,而作为尼康和佳能自己的发展历程,也是相互缠绕着进行的,有合作,有竞争,整理下来,竟然有几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意思来。
  虽然现在尼康和佳能在135相机市场上从高端到低端都打的难解难分一副你死我活的样子(不过日本公司之间更加强调竞合,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和本国的民族企业们有着天壤之别),但在他们成立之初,这两家还有过一段不短的露水姻缘,关系维持了差不多13年(1934-1946)才审美疲劳,感情破裂,一拍两散,反目成仇,然后就开始了这一段持续70年的争斗,回顾起来,真是一路的刀光剑影。
  开始正题
  尼康比佳能的历史要长上那么几十年,到今年已经91年了,尼克尔镜头也度过了75年的光辉岁月
  1917年,东京计器制作所 的光学计量仪器部门和岩城玻璃制作所的反射镜部门合并,成为一家更完善的光学企业,并命名为Nippon Kogaku K.K.(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然后又兼并了藤井镜头制作所,这奠定Nikon日后的发展基础,而Nippon Kogaku K.K.这一个名字一直沿用至1988年,只是它的知名度却远不及它的品牌——Nikon,因此,Nippon Kogaku K.K.早已改称Nikon Corporation(这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情况非常多,举例来说,大家都知道Panasonic,很少有人知道松下其实叫Matsushita吧)。
  
1917:一个时代的开始
  1917年,尼康向德国聘请了8名光学专家外加上自己的200名员工开张之后,早期产品以望远镜显微镜和光学测量仪器为主。1918年,Nippon Kogaku K.K.正式有了大规模的生产中心厂房,并且开始研究光学玻璃的生产,到1921年它们推出三支反射式望远镜,口径分别为5㎝、7.5㎝及10㎝,还有mikron 4X ,6X这两支棱镜倒像的开普勒双筒望远镜,这是尼康在光学器材领域叱咤风云90年的开始,1920年,尼康从德国请来了光学工程师Heinrich Acht(上图右)负责设计镜头,Heinrich Acht回国后改由日本工程师 Kakuya Sunayama 接手,他根据Acht的资料在1929年完成了Nikon 第一颗 120mm f/4.5镜头但是并未投入量产,用来证明实力的成分更多一些,到1932年,Nippon Kogaku K.K.生产出的摄影用镜头,并启用Nikkor(尼克尔)商标(Nikkor其实是从显微镜上沿用下来的牌子),1937年尼康已经完成了50mm/f4.5、3.5和2.0 的Nikkor镜头光学设计工作,但当时尼康还没有自己的机身。
    1933年:爱好和事业的距离
  上面嘟嘟囔囔的说了一大堆尼康,佳能的扇子们肯定不高兴了,没法子呀,谁让人家成立的早,尼康开始找德国人教着磨玻璃片那阵子,佳能还没成立呢,不过这一转眼的功夫不就到了1933年嘛,摄影爱好者,妇科大夫御手洗毅先生创立了佳能的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
  1933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美国大萧条到了最严重的时候(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发生了国会纵火案,随后通过“授权法”授予希特勒全权,连共产主义之爹马克思都死了50年了,相比这些,在东京麻布六本木悄悄成立的精机光学研究所根本就是如同尘埃一样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已,谁又能料到它日后会生长成如此庞大的一个企业呢?
观音相机
  佳能的技工们在挂牌之后埋头苦干,到了1934年,终于干出来一个小东西,这就是Kwanon(观音),这也是佳能乃至日本第一部仿Leica的旁轴取景焦平面快门35mm相机,当时报纸上颇为兴奋的报道了一番。不过观音只有机身没有配用镜头,刚刚我们似乎才讲过一个光有镜头没有机身的公司吧?这两家稍一接触就勾搭到一起去了,Nippon Kogaku K.K.提供Nikkor镜头和精机光研的仿Leica旁轴相机机身搭配着卖,做起了露水夫妻。
观音相机生产出来之后日本报纸的消息
  上图是观音相机生产出来之后日本报纸的消息,下面小字是说伊型潜艇,九二式战斗机(九二式这个型号一共授予了两种飞机,一个是1929年川崎研制的九二式战斗机,另一个是三菱在1931年研制的九二式侦察机(下图),很难界定这个小报里面到底说的是哪个)和观音相机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日本人在盲目吹牛,还是有些道理的。
飞机图纸
  一战结束之后,因为对德国潜艇和无限制潜艇战的恐惧,凡尔赛合约里面规定德国不允许保留潜艇部队和潜艇,也不允许继续开发相关技术,出于对英法的厌恶,德国不但将潜艇图纸全部移交给了日本,甚至还派遣了两名已经编入预备役的潜艇军官到日本指导,更加离谱的是,三菱造船偷偷运回了当时德国最大(排水量2200吨)最先进的U142号潜艇的柴油机和充电电池,这些对于日本的潜艇发展来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仿制U142的伊一型潜艇首制舰1923年开工,1926年就下水了,到太平洋战争时,排水量达6560吨的伊400型潜艇的续航距离已经可以达到37500海里以上,同时携带三架特殊攻击机,被称为“潜水航空母舰”(下图),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不过日本潜艇限于“渐减邀击作战”的作战思想,以防御作战为主,所以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除了击沉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大作为。(所谓的渐减邀击作战其实就是日俄对马海峡分段截击站的翻版,大体上的意思就是布置多层的防御圈,层层抵抗。约克城号航母 USS Yorktown 1942年被击沉,后1943年重建,1975年退役。)
德国潜艇
    1935:尼康和佳能蜜月的开始
  1935年对于CN两家来说都是难以忘记的一年,这年中,精机光研推出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Hansa Canon”(之前的观音只是试制性质的,并没有大规模投入量产,而且完全照抄莱卡,生产出来会吃官司的),连带顺手注册了Canon的商标,而Nippon Kogaku K.K.则推出了Nikon推出50mm f/3.5 Nikkor插刀式镜头与之配合,坚固易用的机身外加素质优秀的Nikkor镜头使得这两家新生的公司为世人(主要是日本人,还有一些西方驻日本的记者)所关注起来。佳能和尼康的蜜月期从此开始。
Hansa Canon
1937:一枝红杏出墙来
  随着日本军队的扩张,日本政府对尼康的军品订货也增加了很多,尼康的生产重心已经基本投入到了军用光学器材方面,那么尼康抗枪打仗的时候,佳能在干嘛呢?
1937:一枝红杏出墙来
  佳能有二心了。1937年,精机光研改了个名字叫精机光学株式会社,到了1939年,当尼康大包大揽的生产从用航空侦察相机到潜艇用潜望镜的大部分日军光学观瞄器材,而佳能在这一年研发了自己的第一支镜头,取了个名字叫“Serenar”,读音颇像南汽菲亚特生产的小车“西耶那”规格则是50mm/3.5。
    1938-1945:尼康不能说的秘密
  1938年到1945年间,随着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及太平洋战争的开始,Nippon Kogaku K.K.配合政府的需要,开设了一连串大型厂房,以生产军需光学仪器,军用望远镜什么的都是小儿科,咱举点高科技的例子,二战期间日军排水量最大(4.6万吨),火炮口径最大(460mm)的大和武藏两艘战列舰上所使用的光学测距仪就是尼康生产的,测距基线长15.8米(什么叫测距基线,点击此链接),性能极为出色,虽然是仿制的蔡司给德军做的类似产品,不过就战后的资料来看,其工艺和性能已与原型相差无几了。尼康在战争期间的作为常常被愤青抓住,进而上升到买尼康就是支持军国主义,买尼克尔镜头就是资助日本军队之类的高度,如此缺乏逻辑的理论,实在让人感叹提高咱国人口素质仍然任重而道远啊。
1938-1945:尼康不能说的秘密
  二战的爆发给了尼康一个飞跃式发展的机会,大量的军品订单刺激尼康急剧的膨胀起来,到二战中期,尼康旗下已经有了19家工厂和23000名员工,所生产的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潜望镜,航空侦查镜头,光学轰炸瞄准具等等,但是在现在尼康的历史上,却对这一段绝口不提。
  但是不提不代表就能混过去,比如PE2008上展出的航空侦查镜头,还有上图那个尼康打死也不肯透露详细资料的生产于昭和17年也就是公元1942年,重达4.5KG的Simlar-F 180mm F1.5,这些东西都无言的诉说着那一段历史。
    1945:美军留下的……
  1945年日本挨了俩原子弹之后投降了,尼康也差点被美军解散,不过聪明的尼康在战争结束前不久将一部分生产线由军品改为生产民用产品,还算是保留下来了1家工厂和大约1400名员工,这也是尼康最困难的一年。由于日本战败,加上社会不景气,一年之间,本来朝气勃勃的Nippon Kogaku K.K.,只剩下原来的旧厂房和另一间小工厂而已。当然,尼康应该庆幸工厂都设在东京市区,否则肯定被李梅火攻统统烧光了(李梅将军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主持工作期间参与策划并直接指挥了对东京的燃烧弹攻击,造成财产损失无数,人员伤亡10万人以上,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潜力,日本人对他有“鬼畜李梅”的称呼)。
Canon  SII
  而佳能似乎没有怎么太牵连进战争中,到了战后的1946年,佳能,那时候的精机光株推出了可更换镜头的35mm螺口旁轴焦平面相机Canon  SII配用的镜头就是自己开发的Serenar系列螺口镜头,Nippon Kogaku惨遭抛弃,随即停止了和精机光株的合作。虽然失去了军品订单又没了合作伙伴,但尼康依靠自己在光学设计上丰富的经验和卓绝的才能,依然屹立不倒(苟延残喘?)并且立即开始了自己的旁轴相机研发工作。
Canon  SII
  此后尼康进展十分迅速,1946年推出第一部旁轴机身 Nikon 1(名字真简洁),1948年上市销售,这也是第一部以“Nikon”来命名的相机,不过市场表现平平,既有Nikon 1自身性能不是特别出彩,而市场类似产品很多的原因,也有日本当时还是一片废墟,市场容量太小的原因。
Nikon 1
  Nikon 1 基本设计是根据战前两大最抢手品牌相机 Leica和Contax 的混合体,Nikon 精益求精成功的结合这两类相机的优点开发出功能更强的相机。 Nikon One 采用了 Contax 相机有棱有角的外形、可拆卸机背、机顶快门控制转盘盘、前对焦环以及镜头卡口;又采用了Leica相机 RangeFinder(测距) 取景器和焦平面快门。样机在试制完成之后让所有人都非常满意,但是取名字让大家想破了脑袋。当时用了很多名字被考虑作为新相机发表时使用,一些甚至今日听来是熟悉的他牌称号。据考证当时考虑的几个名字,包括:BENTAX、PENTAX、PANNET、NICCA、NIKKA、NIKORET和NIKKORETTE。关键时刻一度 NIKKORETTE 这个名字将要胜出,最终时刻仍然选择了尼康,日本貌似也有取个贱名好养活的说法,要是取个狗剩一号之类的名字就搞笑了。
Nikon 1
    1949年,那是尼康的春天
  到了1949年,尼康推出了Nikon M(干嘛不叫Nikon 2?),1950年尼康推出了和M相差无几的nikon S 新增加了闪光同步端口,也推出了五只可更换镜头Nikkor-W 3.5cm f/3.5、Nikkor-O 5cm f/3.5、Nikkor-H 5.0 cm f/2.0、Nikkor-P 8.5cm f/2.0和Nikkor-Q 13.5cm f/4.0,镜头型号里的字母用来表示镜头的结构『U (Uns) 即是1片、B (Bini) 即是2片、T (Tres) 即是3片、Q (Quatour) 即是4片、P (Pente) 即是5片、H (Hex) 即是6片、S (Septem) 即是7片、O (Octo) 即是8片、N (Novem) 即是9片、D (Decem) 即是10片。』还有,Nikon镜头常刻上「Auto 自动」(指是光圈叶片会自动收缩)、焦距(以mm显示)和流水号。
  尼康M这部相机非常优秀,而且非常幸运,尼康因为它而一朝成名,天下皆知,这其中也有一个陈年的老八卦。1950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发表了一篇特稿,报导及介绍Nikon相机及 Nikkor镜头的高质素表现,是由著名摄影记者 Jacob Deschin执笔的,这个Jacob Deschin以报道朝鲜战争而闻名。
Nikon M
  当时纽约时报亚洲记者站设在日本,所有去朝鲜的记者都会先到东京报道一下再奔赴前线,Jacob Deschin在东京乱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Nikon M,当时记者中流行的是Leica M型,尼康M和莱卡M虽然很相似,但设计上另有出彩的地方,也更易使用,Jacob Deschin买了两台背到战场上去用完发现Nikkor镜头清晰锐利,Nikon M机身轻便坚固,性能十分出色,回去之后就大吹特吹(这种行为现在被称为放毒),尼康从此名声鹊起,成了新闻记者的宠儿。Nippon Kogaku K.K.对此视为无上光荣。
    1950s:一个好枪手真的很重要
  分手快乐的佳能当然也没有闲着,1947年又换了块牌子,从“精机光株”改成了“佳能照相机株式会社”。到了1949年,佳能在东京证交所上市圈钱之余,做出了Canon  IIB,可惜的是Canon IIB虽然发布当年就获得了旧金山全美照相机展览会一等奖,但知名度和市场表现都平平,这充分说明了得奖再多,不如找个好枪手的道理,以鄙人阴暗的心理来推断,佳能定下无偿借用器材给著名摄影家和新闻记者的策略,跟50年受的那个刺激肯定不无联系。
Canon IIB
  尼康1952年的时候在美国成立了Nikkor Club,这个非政府组织主要作用是联络用户,提高影响,这种做法在日后被很多公司效仿,比如华旗资讯就有个爱国者俱乐部(要是不熟悉情况的看到搞不好会以为是个政治团体),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产品大受欢迎,尼康的机身及镜头被欧洲部分国家禁止进口了很长一段时间(具体哪些国家就不点名了,不过考考大家,蔡司,莱卡,施耐德,雷丁娜都是哪国的?),哦对了,这年Nikon S出世了。
Nikon S
  佳能在同年推出了世界首部带闪光同步的35mm相机Canon IVSb,这个成就相当惊人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可以使用一个1/125秒的快门同步闪光,大大拓展了相机在新闻方面的应用。
Canon IVSb
  此后直到1959年开始研发单反相机,佳能在旁轴系统建树无多,倒是在电子摄像机,磁记录设备,办公设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比如在1956年推出了8mm的电影摄影机Canon 8T,但这已经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1954:尼康打倒莱卡的一瞬间
  而尼康在旁轴系统上成绩斐然,1954年推出了Nikon S的改进型 Nikon S2,内置100%的旁轴取景器,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到了1957年,Nikon推出了S2的后继机种Nikon SP,它内置可以配合28mm,到135mm六个不同焦距定焦镜头使用的联动取景框,而且可以自动调整视差,其功能之强悍远远超过了当时被看作是旁轴机王的莱卡M3,而莱卡直到1980年推出的M4-P上才具备类似性能。
Nikon S2
  尼康Nikon 也没有放弃 RF 机种,1959年3月,Nikon 更新改款了 S4 企图延续 S 系列的命脉。单反相机的兴起必然伴随着旁轴相机的衰落,1960年 Nikon 发表最后一款测距连动相机S3M之后就停止了S系列旁轴测距相机的开发和生产。
  Sp是尼康旁轴取景35mm相机的巅峰,2005年尼康曾经出过一批限量的SP复刻版,几乎还没开始生产就被预定一空,二手没开封的全新品已经被炒过了30000块人民币,只不过买SP的人恐怕都不是为了用来摄影的吧。
Nikon Sp
    1959年:心有灵犀的发现
  时间到了1959年,尼康和佳能这对曾经的露水夫妻心有灵犀一般的同时发现了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巨大潜力,开始相关产品的研发。
  佳能对于市场的判断显然有些失误,研发的首部35mm单反相机Canonflex市场反应平平,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倒是同期开发的旁轴相机Canon 7比较受市场欢迎,虽然在机身上比较疲软,但在镜头上佳能风头正健,1961年开发的旁轴镜头50/0.95,62年推出的用于单反的R58/1.2,63年推出第一支变焦镜头R55-135/3.5,64年推出当时光圈最大的超广角单反镜头FL19/3.5都是开一时风气之先的优秀作品。
Canonflex
  1959年,Nikon推出它们第一部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nikon F。这年,距离世界第一部SLR的发明已22年,但距离发明棱镜眼平取景的设计,则只有九年,距离1955由Asahiflex(还记得是谁开发出来的不?点击这里回顾一下)率先使用的立刻回弹反光镜结构机身,只有四年。所以,1959年推出的Nikon F,基本走在了技术潮流的前列,而且具备当时最顶尖的性能。
  Nikon F采取模块化的设计,围绕着机身,尼康提供了大量不同的配件,以切合不同需要,如取景器、对焦屏及马达等都可以更换。Nikon F,在推出的第一日,已成为专业SLR的设计典范,这种模块化按需搭配的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到其后70年代的F2、80年代的F3及90年代的F4身上,每代尼康顶级机身都衍生出了大量的型号,以满足各种不同摄影师的需求,可以说,直到佳能EOS 1发布之前,Nikon在135单反高端专业市场上的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Nikon F
  总计从1959起到1972年 F2 推出为止,Nikon F 这个产品持续生产了13年,不管在产量还是生命周期上,至今罕逢与之匹敌的对手。而 Nikon F 也经历了多次小改款,并推出衍生机型,例如: 1962年 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头F),首次采用外置的Cds(硫化镉)原件测光,就是脑门上的那个大大的F旁边的那个圆圆的白眼,测量范围为EV 2~17;1965年 Nikon F Photomic T,采用了TTL式的Cds测光组件,测光显示为指针式,测光方式为平均测光;1967年 Nikon F Photomic TN 是 T 的改量版,测光方式将原来的平均测光改成中央重点测光;1968推出的 Nikon F Photomic FTN 则是F系列的最后一款,实现了最大光圈指示,并可以在观景窗内可以看到快门速度。
    1959-1969,佳能的多种经营?
  那么,在尼康旁轴系统蓬勃发展和单反系统崭露头角的这段时间里佳能在干嘛呢?虽然我不太想说,可是又不得不说,还是照实说了吧。
  Canonflex在市场上的失败似乎挫伤了佳能的信心,所以,除了几只很优秀的镜头之外,佳能这10年间(1959-1969)在单反相机领域建树无多,哦,对了,佳能在61年开发出了最早的傻瓜相机Canonet,倒是广受市场欢迎,这是日后的佳能全自动傻瓜相机的始祖。不过佳能在其他领域成果丰硕,比如推出世界首创10键式电子计算器“Canola130”,65年推出电子传真方式复印机“Canofax 1000”等等。
Canofax 1000
    1971年:佳能的爆发
  子曾经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时间过的很快,这不,一转眼就到了1971年,离佳能开发的第一台相机Canon  Flex(1959),已经12年了,在被尼康压在头上10多年之后,佳能终于憋出来了一台专业级135单反机F1型,以及配套的FD镜头数支(到底是多少支我手头的资料也没提……)这款以结实耐用著称的高级专业照相机,能适合在-30℃和60℃的环境下使用,而这款照相机的快门经受了十万次无故障的考验,并采用先进的超薄型钛金属横走式帘幕快门。这架设计精良的专业照相机一上市,轰动了整个摄影界。 下图就是Canon F1,上面装的就是佳能第一支量产的非球面镜头FD 50/1.2 AL SSC,AL表示非球面镜,SSC表示多层镀膜。和尼康F的设计思想类似,F1也采用了可更换的取景器,这一点在135单反相机身上被证明其实不是特别必要的。
Canon F1
  Canon F1是FD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FD镜头,佳能在新材料和新工艺上的研发热情很高,成效也很卓著,比如1969年就推出了使用萤石镜片来矫正色差的长焦镜头FL-F300/5.6和FL-F500/5.6,从此树立了“长焦的佳能”这一至今也无法逾越的铁律(量产的民用长焦镜头中佳能EF 200/1.8L是世界顶级水平的,性能指标无人能及,这个结论是哈苏实验室做出来的)。
镜头群
    1971:F2!尼康的反击
  尼康用以对抗佳能F-1的武器是F-2(怎么看起来像哥俩……),也是在1971年推出的,尼康的F2和前代的F区别不大,最高快门速度提高到了1/2000s,以方便新闻记者使用,尼康主推的是F2的一个衍生型号F2 photomic,与基本型号的区别就是F2 photomic是有测光系统的(F和F2都没有,需要用外置测光表),配备DP-1测光取景器,测光模式为中央重点加权平均,观景窗内可显示快门速度、光圈,测光范围为EV 1~17。不过F2的运气真的不能算是太好,主要面向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F2推出之后结果碰上了慕尼黑惨案,而到了1978年,尼康又推出了特别版的F2H准备竞争莫斯科奥运会的体育记者用机市场的时候,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美洲国家一致抵制80年莫斯科奥运会,尼康无奈之下把F2H面向社会出售。F2H只有501台,除了全钛机身之外,还配备了MD100马达和MD100电池包,实在是F2全系列之中最具收藏价值的产品。
尼康 F-2
  1973年 Nikon 推出 F2 Photomic S,配备改良DP-2测光取景器,也简称为F2S,测光用LED显示,代替原来的指针式指示,另可以附加DS-1进行快门优先自动曝光;1976 Nikon 再推 F2 Photomic SB:配备全新的 DP-3测光取景器,采用SPD作为测光组件; 1977年 Nikon F2 Photomic A,配备又一新 DP-11测光取景器,但测光组件换回成本较低的Cds,主要是配合当时刚出来的Ai系列镜头,是F2 Photomic的Ai版本;同年 Nikon 还有 F2 Photomic AS,配备DP-12测光取景器,采用SPD测光组件。
Nikon F2 Photomic S
    1970S:消费机的混战!
  1972年,Nikon推出第一部自动曝光的Nikon相机——Nikkormat EL,这是一部全新设计的Nikon相机,Nikkormat EL有光圈先决自动曝光,有十/一两级曝光补偿,曝光记忆锁,闪灯热靴(第一部有内置闪灯热靴的Nikon相机),除了不能自动对焦。其他功能现今自动相机区别不大——但它早在35年前就出世了。不过相比起同时代佳能的成就,尼康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Nikkormat EL
  1976年,Canon一马当先,以AE-1将单反相机带入了电子化的新天地,并通过改进生产线,采用新材料(就是工程塑料),引入“价值工程”,出色地控制了成本。Canon A系列单反机以方便的功能、合理的价格而空前畅销,整个A系列产量超过八百万台,从1976到1984,连续八年Canon单反相机销量居于榜首,尼康虽然在顶级单反市场仍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但已然疲态初现了。
Canon AE-1
  这一时期佳能的动作迅速而又高效,而尼康的应对策略则十分混乱,给人以手忙脚乱勉力支撑的感觉,为了应对佳能出色的A系列的挑战,尼康改进了F卡口,成为AI卡口(Automatic Maximun Aperture Indexing,AI卡口可以实现光圈优先曝光)之后发布了NIKKORMAT ,FE, EL等多个系列的机身,但市场反响十分糟糕,在顶级135单反领域尼康F2As对佳能F-1也几无优势可言。跌跌撞撞的折腾到了1979年,尼康发布了轻量化的小型135单反相机机EM(Economic Model经济型),配用数支E系列镜头(28mm f/2.8,35mm f/2.5,50mm f/1.8,100mm f/2.8,135mm f/2.8,135mm f/2.8,及一支70~150mm f/3.5),由于EM和尼康机身一贯的坚固用料十足的传统相左而受到市场恶评,一样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后来有不少人专门2手搜集E系列镜头把玩,声称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云云……)。
尼康 EM
    经过了这一轮的竞争,佳能已经在135单反市场上牢牢的站住了脚,而尼康则有些灰头灰脸的,是到了该做个了断的时候了。
    1980:F3尼康的铁拳
  时间进入了80年代,尼康率先发布了F系统第三代旗舰机F3,这台相机由著名的保时捷家族设计,性能十分强劲而且衍生型号和附件之多之复杂到现在也无人能超越,单单可更换对焦屏就有15中型号,中央裂像的,微棱镜的,高倍放大的,高亮的,网格的,等等,取景器也可以更换,其中有一种是类似于120相机所用的腰平取景器,使用起来极为方便,有了它,还要个鸟的直角取景器。F3的测光系统也是非常精巧的,它的反光镜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18%的光线可以透过主反光镜射到辅助反光镜上,再被反射到反光镜箱底部的光敏电阻上实现测光,所以F3更换机顶不影响测光系统
尼康F3
  F3的钛快门标称使用寿命15万次,实际寿命应该超过此数的至少两倍以上,小编曾经见过一台外观已经磨的惨不忍睹的装了MD4卷片马达的F3T,主人声称从88年买到手用到现在,一直是主力相机,鉴于主人的工作性质(丫是个记者)稍加推算就知道快门可能早已经超过标称寿命了,不过据我亲手用反转片试拍的情况来看,曝光依然精准,快门动作也干脆俐落,声音略带一点尼康式的金属尾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尼康F3
  F3也是尼康生产跨度最长的专业机,从1980年开始生产,一直到2002年初才停产,其间F4,F5的推出都没有能替代它的地位,真可以称为是“传奇般的F3”。按照惯例,老八卦一个,尼康F3是最早开始使用现在堪称尼康标志的那个红色橡胶装饰条的,当然同时也有防滑作用,这个设计始于F3,现在已经扩展到了F和D系列在产的全体机身上了,当然后来又逐渐的演变出了快门按钮下面那个红色的三角内裤形状的橡胶饰皮,差不多就纯粹是装饰性作用了,也成为尼康的标志之一。
  尼康这一拳非常有力,F3出色的素质再加上尼康本来就在摄影界不错的号召力,F3一下子席卷了整个高端行业用户市场,销售成绩十分出色,佳能F1与之相比,已然过时了,一时间风起云涌,一时间黑云压城,佳能会如何应对?
尼康F3
  在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的1994年,尼康应爱好者强烈要求推出了限量版的F3 Limited,到了1996又推出了本节的主角:过片速度可达13Fps的限量高速版F3H。
尼康F3H
  F3H也采用了固定反光镜,配合专门设计的MD4H高速卷片马达之后,可以达到13Fps的极高连拍速度,当然,相对于1984年的佳能New F1 HS版,尼康F3H也仅仅是个慰情之作,弥补一下F系统中缺乏极高速机身的缺憾,毕竟在1996年推出这样一个MF相机,占领市场是别想了。F3H非常少见,比限量版的F3 Limtied还要少见。前面我们说过佳能给New F1 HS做过一个百张底片的大容量后背,其实在变态这个艺术上,尼康走的更远,MF4后背就是一个明证,它是配合使用MD4卷片马达的尼康F3P的,容量为250张,模样也酷似一个大号弹鼓,和F3H这个花瓶不同,MF4大容量后背是赶上了84年奥运会的,虽然配合MD4马达的F3P过片速度只有6Fps,远低于佳能那个变态,不过也能凑合着用了。
尼康F3H
    1980:佳能的反击
    80年代真是个豪杰辈出的乱世,除了我们文中的两大主角,鸡屁股和塑料拖鞋,哦,应该是佳能和尼康之外,135单反相机市场列强环伺,能叫的上名字的就有美能达,奥林巴斯,宾得,理光,雅西卡,确善能,还有现在基本没人知道的启能(CHION),哪家手里都纂着一把绝活,稍有不慎立马就是市场份额不保,饮恨收场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1981年,佳能推出了F1的改进型Canon New F-1。
Canon New F-1
  Canon New F-1刚出世就技惊四座,它将坚固这一点做到了几乎变态的地步,机上盖和底板都是黄铜制造,机身厚度1mm,激光焊接工艺生产(就是大众天天吹的那个激光焊接),内部电路全部经过防潮防氧化处理,接口都有橡胶密封条,达到军用标准,电子机械混合式钛快门可以保用10万次,工作温度-30至60度,95%湿度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New F-1是如此的坚固,过了十来年,在圈子里逐渐有了“永不损坏的New F-1”的说法,从它身上也可以看到佳能一直延续到EOS系统的顶级机身设计思路,那就是坚固,可靠,高性能,广泛的适应能力。防水防潮全密封(不过由于采用了可更换机顶,所以机顶和机身结合部用时间长了会磨损造成密封不严),自New F-1而始(后来的EOS 1V在坚固和可靠性上也未见得能做的更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编因机缘巧合曾经把玩过1个多月的New F-1,总觉得这个东西不太像是民用的,挺像是军品,外观上不太讲究,操作性和手感也不像保时捷设计的尼康F3那样顺滑称手和丝丝入扣,但是它会给你一种可以信赖和托付的安全感,从入手的那一刻开始,相比之下F3倒是有点过于细腻而使人不敢太粗暴的对待)。
Canon New F-1
  New F-1的可更换组件也相当的多,虽然没有多到F3那么变态,但也依然能够帮你应付大部分的拍摄场景,需要另外购买的FN卷片马达自带一个竖排手柄和快门,不像尼康那个MD4马达,还需要连接一个名为MK1的专用附件才能实现竖排(两个东西就赚两边钱呀),New F-1的出现明显面向新闻用机市场,而且目标直指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佳能采取了赠送试用与免费借用的办法在记者中间推广New F-1,这个招数收到了很显著的效果,在奥运会的赛场边,被尼康一统天下的黑炮群中出现了一些白炮的身影,尼康和佳能那时候肯定都不会想到,不到15年这种情况就会完全倒转过来。
Canon New F-1
    New F-1于1996年5月正式停产,比老而不死的尼康F3要早了5年,不过1996年之后的F3是为了对抗宾得的LX而继续存在的,当LX停产的时候,F3也一样不再生产了。
    1985:先行者美能达
  这个在135单反相机世界里像原子弹一样惊爆的东西,就是美能达α7000,世界第一台实用型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
  美能达在1985年推出的α7000揭开了自动对焦时代的序幕(只是这个揭幕人已经死掉了,默哀一下,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佳能鉴于此,急急的开始了新机的研发工作,当然,最开始佳能的想法是改进现有的FD系统,使之能够支持AF系统,结果弄出来了个配备专用AC镜头的自动对焦相机T80,佳能发现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没法子适应自动对焦的需要,索性就舍弃了机械界面的FD卡口,转而开发全电子界面的EOS接口了。但与此同时,FD卡口的新手动对焦相机也没有停止研发(AF相机还不能量产嘛,如果早早停了FD,卖什么呀?),1986年推出了极具特色的T90。
佳能T80
  T90是佳能FD系统的封笔之作(后来还出过一款专供出口的T60,但据说是确善能OEM的,不是佳能亲生),也是全电子手动对焦相机的巅峰。和以前方方正正的相机不同,T90由天才设计师路伊吉.考拉尼(Luigi Colani)设计,这个哥们信奉一句名言:“蛋是最高级的包装形式,宇宙间没有直线”,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那种样子的……,大家看图吧
佳能T90
    1986:T90,一个辉煌的落幕
    路易吉.考洛尼曾经给New F-1设计过一个人体工程学手柄,装上之后可以让摄影师在握持的时候更加舒适,当时样品寄到了佳能欧洲总部,虽然最后没有量产,但佳能从此注意到了这个怪怪的设计师,在进行T90的准备工作时,想到了他,不过佳能内部也准备了一个小组来进行同步的设计,最终T90的样子是结合了考先生和佳能自己的设计部门的构思的一个混合体,在外形和工艺性上得到了完美的结果。
佳能设计部门的方案
Luigi Colani的方案
  T90的性能也很强劲,光圈快门双优先,电子化的AE,4.5张每秒的自动卷片,包含点测的多重测光方式,还有佳能首创的后帘同步闪光,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T90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佳能沿用到现在的机身外观设计风格:圆脑袋,溜肩膀,方便易用的按钮和拨盘设计,佳能只给了考先生T90的设计费,却把人家的劳动成果沿用了EOS系统的20年,不厚道呀不厚道。
最终的T90
  T90,不止是FD的落幕,更是EOS的滥觞。
  1986年,佳能的FD以一个高潮落幕,EOS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之中,即将在第二年重装上阵,那尼康在干吗呢?
    1983:F3AF,不成功就成了仁
  其实各家研究AF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的起步时间都差不多,1983年,尼康公司推出了一种F3的全新派生机型——尼康F3AF,这是尼康公司一次大胆的尝试。尼康F3AF是在F3的基础上,换装了一个DX-1自动调焦取景器,以及两款配套的自动调焦镜头AF 80mm F2.8和AF 200mm F3.5 IF-ED。从F3AF的取景器中看(图3),F3AF已经接近现代自动调焦单反相机。F3AF还可以使用其他尼柯尔镜头和E系列镜头,只是不能自动调焦,但是可以在取景器中显示合焦与否。
尼康F3AF
  先行者的下场一般都很悲惨,F3AF也是一样,早期自动对焦检测原件的精度很难令人满意,另外没有像现在那种高扭力马达的帮助,镜头的对焦速度也是很慢的,F3AF更大的意义在于体现了一个方向,一个全新的世界。

    1985:手忙脚乱的尼康
  1985年,尼康弄出来了个F301,是内置卷片马达的一体化AF单反相机,这在尼康来说虽然是第一部,可是相对于其他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然是落后了,不过还好,马上就在1986年推出了自动对焦的F501,用F301的机身和找霍尼韦尔(Honeywell)买来的对焦检测模块,但毕竟尼康在F卡口上实现了自动对焦功能,虽然这个策略在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但毕竟除了继承庞大的镜头群之外,还继承了尼康最为自豪的用户群,这对于尼康至关重要。
  在推出AF机身的时间上CN两家几乎是前后脚,但真正的斗争刚刚拉开序幕。
尼康 F501
尼康 F301
    1987年,佳能推出EOS650和EOS620
    1987年,佳能推出了EOS650和EOS620,序号比较小的那个更专业一些,EOS 650拉开了全电子化的EOS系统的序幕,佳能甩掉了FD手动系统的包袱,从此轻快的走在了自动对焦的大路上,而尼康多憋了一年,到1988年推出了F系统第四代旗舰机身F4,但是背负着F系统从1959年以来的包袱,想必走的不轻松,为了实现对F卡口手动镜头的兼容,在系统上做出了很多让步,虽然可以从最早的F卡口手动头一直支持到最新的AFS VR超声波防抖头,但代价也是相当大的。虽然衍生型号多多,但终究难以达到F3那么经典的地位。而且刚刚风光了不到两年,1989年,我们这边如火如荼的上街散步的时候,佳能那边轰轰烈烈的搞出来了EOS 系统第一款旗舰EOS 1盖过了风头,所以有部分F4铁丝总说F4生不逢时,如果尼康能提前3年推出F4,那么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
佳能 EOS 650
  EOS650发布时的海报上写着:Designed for the Future,的确如此,在它发布到现在的20年多里,佳能一直站在135单反相机的最前沿,领导者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顶级机之间征战尤酣的时候,面对广大非专业用户的准专业机市场也开始弥漫起硝烟。1990年佳能推出了EOS 10,开始在中端用户中跑马圈地,尼康显然有点愚昧,用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话来说,就是猪油蒙了心,推出了一部使用锂电池供电的F601,那时候一颗锂电池差不多能买三卷胶卷了,而且早期的马达功耗特别高,真是有点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感觉,光愚昧一次还不行,尼康没几天就推出了F601M去掉自动对焦模块和驱动系统,是个AF外观的MF机,这种市场策略,真没话好说了。
佳能 EOS 620
  通过F501和EOS650这CN两家的第一代AF单反相机,我们可以看出在AF时代初期佳能和尼康这两个厂家在相机发展方向上思路的差异。一方面,佳能由于抛弃了FD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从EOS系列相机发展的一开始就占据了全电子镜头接口,镜头内置AF马达,电子景深预视等技术制高点,在电子化程度方面更加激进和大胆。当然佳能的断腕之举在当时也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尼康虽然电子化的步伐要慢一些,但对解决新老兼容的问题确实花费了很多心思。在F501上使用手动镜头除了不能AF外并没有多少不方便之处。另一方面佳能在人机工程学设计方面确实领先了一步,在T90的设计过程中就奠定了佳能以后相机造型设计和人机界面的基本思路:流线型机身,宽大的手柄,紧靠位于快门按钮后方的主转轮,位于机顶显示多种信息的LCD,嵌入机身表面的电子按钮等等。后来的EOS系列便是在这条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贯彻至今。1V的机身上仍然留着许多T90的影子。相比之下尼康的AF相机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缺乏一个长期的思路,从F501到F401到F801到F70一直都在变化。直到F5、F100、F80这几款出现以后尼康的人机界面才逐步稳定下来,形成目前以前后双转轮为中心的操作格局。跟当年的F501比较一下,简直是天壤之别。
    1988:令人难忘的F4
    1988年Nikon推出了F4,是F系列的第四代顶级机身,从外形看 F4 有着无比霸气和专业水平,而且内置卷片马达、自动聚焦、多种测光功能,并有着Nikon一贯传统:良好的机械性能、作工精密、可靠且耐用。 F4由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大师 Giugiaro(乔治亚罗,这哥们给华晨设计了骏捷,样子很不错的) 操刀,讲究功能操作外,还兼具当时的时尚美学。即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F4机身依然经得起考验。F4不同于过去采用金属制造,开始使用塑料原件,机身外层包裹防震橡胶作为保护。
Nikon F4
    同时,F4还大量的采用自动化,性能之强就如同今日普及的傻瓜相机,按下快门即可拍照。不过,在控制上,F4还是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模式,也没有在机顶上安装LCD显示面板,而仍以传统方式显示相关信息。F4 最高快门速度和闪光灯同步速度分别为1/8000秒和1/250秒,具有双重快门帘幕,以碳纤维和铝合金制造,寿命可达15万次。F4并没有开发太多的衍生机型,一方面是Nikon旗下的其它机种系列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是F4强大且强壮,实不需太多的帮手。Nikon 仅在同年12月推出衍生机型 F4s,配有MB-21电池手柄,使用6枚AA电池,并有垂直快门纽,F4还被 NASA采用作为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携带进太空的照相机;1991年 Nikon 再推出 F4E,改配MB-23电池手柄,使用6枚AA电池或MN-20充电电池。
Nikon F4
    这里还有一段佳话,NASA选中F4了之后,还利用F4的机身改装了一批F4ESC即F4 Electronic Still Camera出来,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了巨大贡献
Nikon F4
    1990S:雄起和衰落
  F4虽好,却不是谁都能买的起的,尼康在1992年推出了F90,类似于一个简化的F4,终于做了点实事,问题是佳能弄出来了个EOS5,5点眼控对焦,看哪对哪,不用动手选择了(佳能机身要想选择单个对焦点还真不容易呢),这个功能的出现是轰动性的,它的广告意义远远大于实际在技术上的价值,而且EOS 5实际上是个眼控技术验证机,给后来的EOS 3 45点对焦眼控选择打基础的,虽然技术上面还不是特别成熟(适应性不好,比如隔层眼镜就傻了,不像后来的EOS 30,隔层眼镜照样灵敏无比,技术总在进步嘛)。F90遭遇如此强敌,只能说那句熟悉的话了:生不逢时呀
  小喽罗们在低端市场的竞争没啥好说的,转眼就到了1994年,佳能推出了EOS 1N,比EOS 1在性能和坚固程度上明显提升,而且可以附加高速卷片手柄提高连拍速度,跟一块儿的还有个EOS 1N HS,High Speed,使用了半透式固定反光镜,连拍速度更加惊人,一看就知道冲着1994年盐湖城冬奥会来的,尼康的应对十分无力,就拿出来F90,换了个更强力的对焦马达,对测光系统小修小补了一下,称为F90x,这要是能打败EOS 1N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佳能 EOS 1N
尼康 F90X
  还好,1996年尼康铸剑8年,弄出来一个大怪胎,叫F5,这是F系列SLR的第五代专业机,各项指标十分惊人,体积重量十分惊人,耗电量也十分惊人,还有,对焦马达的噪声也十分惊人,亮点是世界首创的3D-RGB测光,从此结束了相机测光系统是色盲的历史,佳能则不痛不痒的推出了眼控45点对焦的EOS 3,悄无声息的砍了尼康一刀,AF时代以来,在高端新闻用机市场中,尼康的占有率节节下降,而佳能EOS系统凭借先进的电子技术,迅捷准确的对焦能力,坚固的机身等等,外加上连买带送,试用与借用相结合的推销方式,基本占领了大半市场,这从94年之后历届奥运会赛场边的白炮阵列就可见一斑。
佳能 F5
    2000年:EOS1V 一个时代的谢幕者
  1999年,尼康注意到F5的一些缺陷,于是弄出来一个F100,坚固耐用省电轻便对焦准确速度快,被称为小F5,价格便宜,功能类似,而且不那么耗电,干嘛不买?所以F100大受欢迎,甚至影响到F5的市场销量,这种左手砍右手的事情精明的佳能从来没干过。有尼康铁丝曾经辩解说:“尼康乃是一技术企业,跟佳能那种商人不同,尼康是搞技术的偶尔赚了点钱,佳能则是赚钱的偶尔搞了点技术,区别大大的”,如此调侃,传为一时之笑谈。
尼康F100
  佳能胶片机最后的辉煌出现在2000年,EOS 1V,佳能所有高端技术集大成者,出世了,防水密封机身,镀金冗余双触点,可连接电脑修改的个人化界面,1.3%的点测,100%的取景器,这些光环把EOS 1V重重笼罩起来,身价之高使人难以直视,不过玩相机的人基本都是没有人性的亡命徒,总看见论坛上有人叫嚣,不让买EOS 1V就离婚(分居,分手,吵架,离家出走等等,还有哭,闹,上吊等等传统艺术),最后产生了一句名言:“(EOS 1V),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佳能EOS 1V
    2004:F6,是结束也是开始
  尼康能和EOS 1V抗衡的胶片旗舰是2004年发布的F6,而那时,尼康声名显赫的准专业数码单反相机D100都已经发布3年多了。F6只不过是聊胜于无的作品,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平台开发新数码单反相机,比如前些日子发布的D3就继续沿用了F6的机身。
尼康F6
  F6是到目前位置最优秀的胶片机身,几项重要的特色,包括:快门单元可使用15万次以上,而且快门系统在每次使用时还会自动地检查快门速度,并且自动补偿(这个快门监察机构在F5上也有搭载,有意思的是某媒体问佳能说,为什么F5有快门监察机构来保证快门精度,EOS1V没有呢?佳能回答:用不着)。11个对焦点、尼康独有的的3DRGB测光、低振动、完美的操作声响,还有高达每秒 8 张的连拍速度 (当然,需要加上MB40电池手柄);还有,通过更严格标准的环境测试,彻底检验各部的设计,达到 DSLR 所难以做到之防水、防尘甚至是温度变化影响的极限(F6 可从 -20 ℃~+ 50 ℃的范围内可靠的工作)。
  F6作为单独的胶片机已经在2006年11月停产了,但是作为尼康新一代数码单反相机的机身,我们在D300和D3身上都看到了F6的影子,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数码单反相机,新的战场
  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背后都有着同一个巨人的身影,那就是柯达。
  作为数码影像时代的开启者,柯达在早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1991年第一部数码单反相机的诞生标志着一项巨大的进步。这款相机由柯达公司研制,代号DCS(后又被重新命名为DCS100),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便携式数码摄影设备。它基于尼康F3机身而设计开发,配通用的尼康镜头,其实是摄影人早已熟悉的35mm相机,只不过少了底片仓,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数字传感器和一些相关的电子元件。
    此后几年里,柯达又连续推出了多款新型数码单反,在DCS100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这些机型大多使用尼康机身,也有一些基于佳能机身研制而成。技术含量也有缓慢的提高,但产品价格仍旧是天文数字,居高不下,根据机型的不同价格在10000-25000英镑(17000-42500美元)之间浮动。
尼康相机
  报社和通讯社又一次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光纸印刷的杂志对图片质量有苛刻的要求,而印在报纸上标准便会放宽一些。对报纸来说,传稿速度至关重要,于是DCS系列相机逐渐淘汰了耗时较长的、通过扫描底片获取图片以供报纸刊用的老方法。再后来,一幅照片在拍摄数分钟之后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用笔记本电脑传到编辑面前,数码单反终于在新闻摄影领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1999年,柯达和尼康两大公司分道扬镳,数码技术前进的步子加快了。尼康不久便宣布正在开发旗下第一款数码单反D1,价格将比柯达的任何一款都便宜得多。富士紧随其后,推出价格更低的Finepix S1。2001年,佳能携D30加入战团。从那之后,不断有新型数码单反上市,售价一降再降,配置不断改进。电脑是任何一部数码单反必不可少的外延,2000年以后,电脑的处理能力和内存配置都有了飞跃,催动了数码摄影这项技术走向成熟,而且易于上手。柯达 —— 数码摄影领域的伟大先驱 —— 却在这场角逐中被甩到了后面,最终于2005年黯然引退,这也许是先行者的宿命吧。
佳能EOS 1
    柯达参与数码单反市场简史
    1991年 柯达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数码单反DCS100。
    1992年 柯达紧接着又推出DCS200,这是全球第一款带有内置图像存储器(一个微型硬盘)的相机。
    1994-1995年 柯达研发出DCS420和DCS460,在设计方面做了重大改进。
    1998年  柯达的另外三款DCS相机问市:520,560和315。在此之前,DCS系列相机全部基于尼康机身而设计,而520和560首次采用了佳能机身。
    1999年  柯达发布采用尼康机身的DCS620。
    1999年  柯达与尼康的合作破裂;尼康研制出自己的数码单反尼康D1(资料 评价 图片 样张),价格只相当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一小部分。
    2001年  佳能公司首次推出数码单反(EOS D30);尼康拓宽了产品种类;柯达将DCS760投向市场。
    2002年  柯达推出DCS Pro 14n,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备全幅传感器的数码单反。不过,14n只适合在影室中使用,巨大的耗电量和缓慢的存储速度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高ISO的表现也惨不忍睹,但是在照度良好的环境中,14n的效果令人侧目。
    2005年 柯达宣布退出数码单反市场。
柯达 DCS Pro 14n
    1999:全力以赴的尼康
  经过了先行者柯达接近10年的折腾之后,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尼康与佳能这两个胶片机时代的巨鳄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进入这个领域开始新一轮激烈的角逐了。
  1999年,尼康率先推出了售价在6000美元以下的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D1,整个专业数码单反机市场改变了面貌。不仅价格上比柯达产品低,而且D1机身比柯达在尼康和佳能胶片SLR机上开发的机身紧凑。不少新闻和广告机构被D1的价格和性能所吸引从而大规模开始转向数码化。
尼康D1
  D1在F5的机身上开发,采用了一块儿270万像素的CCD,为了达到高宽容度和高信噪比的要求,尼康采用了一个惊人的办法,D1的CCD实际像素总数是1080万个,采用了4像素合一的办法来解决早期CCD噪音较大的问题,令人叹为观止,而且D1的连拍速度达到了5张每秒,足以应付一般的体育摄影需求了。
  仔细研究一下早期的数码单反相机就会发现,尼康提供给柯达的机身最高档次的也仅仅是Pro 14n的F80而已,同样作为尼康合作伙伴的富士,也是到了S5pro才得到了F100这个档次的机身,尼康这种封锁准专业和旗舰机身的做法对于保护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数码单反相机开始走入人间的1999年,尼康一上阵就摆出全力以赴的架势,佳能该如何应对?
    2000:一个小石头
  佳能早期在数码单反领域的动作显得非常小心,颇为符合邓公摸着石头过河的最高指示。2000年,佳能推出了在EOS 30机身上开发出来的300万像素CMOS传感器的EOS D30。这也是石阶上首款使用CMOS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佳能的独辟蹊径到现在已经转化成了巨大的技术优势。
佳能 EOS D30
  EOS D30推出时候售价大概在3万人民币左右,这也是第一款售价如此低廉的数码单反相机,再加上使用CMOS传感器之后,D30在长时间曝光方面的表现令人侧目,D30上市不久,就有一个评测广为流传,EOS D30 VS EOS 1V,从最终效果上来说,D30略占优势,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低廉的价格加上优秀的素质,EOS D30在推出之后开始在非专业用户中流行起来,直到现在二手市场上依然能看到不少EOS D30
    2001:突袭!佳能的秘密武器
  仅仅是依靠EOS D30是无法与尼康的D1抗衡的,佳能在多酝酿了一段时间之后,于2001年9月推出了旗舰数码单反相机EOS 1D,这款机身具备了众多的优势,把1V的功能完整的整合进来,成为在当时最出色的数码单反之一。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当时EOS 1D并没有采用佳能自行开发的已经应用在D30上的CMOS传感器,而是选择了CCD,为此佳能公司的解释是为了让EOS 1D能达到最快的拍摄速度和最高的图像质量,因此必须采用CCD传感器。
佳能 EOS 1D
  EOS-1D在当时创造了许多第一,成为当时的一代标志性的产品:EOS 1D具备415万像素的CCD,可以提供8fps的连拍速度,最高可以连续拍摄21张,是当时拍摄速度最快的数码单反相机;EOS-1D是当时第一款采用防水防尘构造设计的数码单反,可以确保在各种严酷的专业使用条件下的高度可靠性;最高可以15万次无故障的快门等等。
    2001:群殴!尼康的对策
  270万像素在2001年这个时间看起来的确有点点寒碜了,面对同样优秀的EOS 1D来说,占不到什么便宜,尼康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2001年发布了D1的改进机种,D1X和D1H。
  这两款产品的侧重点完全不同,针对的市场也不同,这其中D1H主要面向于那些需要高速连拍的用户,其提供了最高5fps的连拍速度,且其缓存也要比D1大一些,因此最多可以连续拍40张照片,而当时尼康D1则连拍速度为4.5fps,只能连续拍摄22张照片,其它方面其扩展了ISO的范围,支持ISO 200-6400的宽泛感光度调节,这也是众多体育记者喜欢的地方,当然了在像素分辩率上其并没有比D1有什么提升,依旧只是提供274万像素的分辩率。
  而D1x则是一款高像素版本,其搭载了一款有效像素达到530万的CCD,最高可以拍摄3008 x 1960分辩率的图像,这相比原来D1的270多万像素几乎提升了整整一倍,不过碍于当时的芯片处理速度,D1x虽然提升了像素,但也牺牲了连拍的能力,其最高只能提供3fps的连拍速度,而连续拍摄的照片数量也只有9张。不过无论如何D1x是相当成功的,在尼康D2x没有正式发布之前,其一直成为尼康最高端的数码单反相机产品。而尼康一个款型发布高速版本以及高像素版本也影响了后继产品的发展,同时也对其它竞争对手造成了影响,尼康后继的D2H/D2X,佳能的1D/1Ds均是这样策略的产物。
    2002:全幅!全幅!全幅!
  照说尼康的群殴策略还是见效了的,但是佳能也自有佳能的办法。
  佳能2002年9月24日推出了全幅数码单反相机EOS 1Ds。这款基于EOS-1D机身,使用佳能自己研发的全幅CMOS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达到了1100的超高像素,也是佳能第一款全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
  之前佳能公司推出的EOS-1D,只具有一块400万像素的传感器,连拍速度达到了惊人的8张/秒,直接面向体育题材拍摄的用户。而EOS-1DS则几乎可以满足各种题材的拍摄,从风光到人像,从新闻到婚纱摄影,EOS-1DS均可以胜任。此外,由于使用了全画幅的传感器,35镜头在EOS-1DS上使用时不存在焦距转换的问题,就是实际镜头的焦距,这也打消了那些传统相机用户对于焦距转换问题的顾虑。与其他的数码单反相机相比,1DS在广角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那时候还没有Pro14n呢)。
佳能EOS-1DS
  EOS-1DS的机身是基于佳能传统专业单反相机EOS-1V而设计的,从EOS1V上继承了坚固性和防尘防水全密封的特性。从机身的尺寸来看,1DS的机身尺寸几乎与EOS-1V(加驱动马达)相同。EOS-1DS的竖拍手柄与机身做为一体,可以容纳高容量的电池以及方便在人像摄影的时候竖拍构图。1DS的做工非常优秀,整个机身由一整块镁合金铸造而成,每个舱门,终端接口以及按钮都可以达到环境级的防尘与防水。
    2003-2006:D2家族,尼康的狼群战术
  数码单反相机第一轮的竞争中,尼康获得了先发优势,而佳能则依靠全幅机身后来居上,大站三百回合,一时间硝烟弥漫,基本算是打了个平手,尼康吃点小亏。转眼就到了2003年,新年一过,就出事了。
  2003年7月尼康终于拿出了D1系列的升级版本--D2H,D2H的升级是重大的也是巨大的,相比D1H,D2H有多项重大改进和新技术,包括尼康自己独立开发的426万像素LBCAST感光器,全新的11点自动对焦系统MultiCAM2000,新一代的图像处理引擎,用户选择的无线传输(WiFi)模块,以及配合新一代闪光系统的功能。以新闻和体育记者为主要用户设计D2H保持了高速摄影的优点:无延时开机马上能拍摄,具有高达每秒8张连拍40张(Jpeg)的拍摄速度,号称当今最短的37毫秒的快门延时,低于80毫秒的取景器瞬间黑暗。
  D2H同D1H的设计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一款瞄准体育和摄影记者,能高速摄影,具备大量缓存的机器。D1H可以以每秒5张的速度连续拍摄40张,这个记录直到2001年末上市的410万像素,8张每秒,能连续照21张的CANON EOS-1D才打破,其实这个东西怨不得D1H,要怪,恐怕得怪F5机身的连拍能力限制住了D2H,毕竟数据传输速度再快,处理能力再强,反光板升起和回弹的速度才是连拍的瓶颈(所以极高速的单反相机都是固定半透反光镜的)。
  D2H完全瞄准2004年奥运会而来,具备一个全新设计的410万像素“JFET传感器”,能够每秒拍摄8张图片总共连续拍摄40张。此外D2H也添加了相当多的新特性:新的11区自动对焦模块(Multi-Cam 2000),37毫秒快门延迟,只有80毫秒的取景器黑屏时间,新的外部环境白平衡传感器,方向传感器,RAW+JPEG格式,巨大的2.5英寸21.1万像素LCD显示屏,一块新的重量轻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在相机里读出详细信息)以及USB2.0。其他的关于D2H系统的“好消息”是新的WT-1 802.11b无线传输附件,您可以把刚照好的照片可以自动以ftp方式传到服务器上(无线信号中断时将图象存到CF卡上,并且尝试重新连接服务器)。
  可以说D2H的改进是巨大的,在当时来看D2H的指标性能相当强大,除了在像素上或许比对手稍有逊色以外,其它地方并没有任何劣势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其像素并不高,照片尺寸更小,处理速度更块,而且400万像素满足网络、报纸的需求又是正好,因此D2H在市场上到是获得了不小的追捧。而随后发布的D2X则进一步让尼康等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D2H发布后,所有人都在期待尼康D2X(资料 评价 图片 样张)的出现,因为从D2H的规格来看,D2X将成为一款相当出色的产品,其在像素上至少应该能够接近佳能的EOS-1Ds,而其均衡性又要同D2H接近,2004年9月4日,尼康正式发布D2X数码单反,这款产品在发布的时候成为通用产品中像素最高的产品。D2X搭载了一块1240万有效像素的CCD,拥有更高的画面质量和拍摄效果,而其发布的时候,佳能的EOS 1Ds的有效像素只是1100万像素。其它方面其同D2H比较类似,但其连拍速度却并不低,其支持在最高分辩率下获得5fps的连拍速度,这也是其它高像素相机所不具备的功能。不过遗憾的是在2004年9月底,佳能发布的1Ds MarkII轻松把像素值提升到了1670万上去,不过如果从APS-C的幅面来看,D2X依旧拥有最高的分辩率。
尼康D2X
  2005年2月,尼康小幅度升级了D2H,发布了D2Hs版数码相机,D2Hs的最大改进就是把测光模式改进到了3D Matrix Metering II,拥有更高的轨迹追踪模式,此外页提供了诸如GPS单元支持、无限遥控单元等D2H所无法支持的功能,不过由于像素依旧是410万,乍看升级不大,可D2H同时停产了,想买哪个由不得你。
  2006年6月1日,尼康发布了D2X的小改款产品--D2Xs,D2Xs相比D2X的改进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改进了图像算法,并且使用新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此外在连拍时的测光问题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其允许所有的曝光控制系统均能够以裁剪范围内的光线信息为标准进行计算,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曝光效果。改进的高速连拍裁切模式就是在高速连拍模式下取景器会自动遮挡不参与成像部分。D2X在高速连拍模式取景范围是通过四角的红色闪烁提示和四条蚀刻线来确认,而在D2Xs上不参与成像的部分会被自动遮挡住,遮挡部分会变得灰暗模糊,并且该部分会呈现出纹理质感。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用户依然可以通过被遮挡部分看到影像,而在光线昏暗的地方遮挡部分就会变得更加黑暗。遮挡部分采用液晶聚合网技术,当相机处于全像素模式,取景器上并不会出现任何不清楚的地方,D2X取景器内提示高速连拍状态的图标已经在D2Xs上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是否在拍摄黑白照片的图标。这个改进非常好摄影师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全像素模式与高速模式之间的取景区别。相比D2X上的高速裁切光标而言,D2Xs上的动态遮挡更有利于减少取景时对画面的干扰,有利于更加精确地构图。
  D2Xs支持5种色彩模式,包括两种sRGB、两种Adobe RGB和一项SYCC,其中新增加了三项调节模式,而之前D2X只有一项可以调节,此外D2Xs同样支持下载预设功能,用户可以设定三条自定义色彩补偿曲线的数据,而D2X只有调节的记录功能。D2X也增加了黑白拍摄模式,甚至可以转化为sRGB模式,这也是其它产品所不具备的功能。而经过这些改进之后D2Xs日趋完善,虽然在像素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但其综合性能却非常强,在保证了比较的像素前提下,还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连拍能力。
    2003-2006:MK2时代,佳能的反击
  2004年的1月29日,EOS-1D的真正升级版本--EOS-1D Mark II出现。EOS-1D Mark II的指标再次大幅度提升,其搭载810万像素的CCD,拥有高达8.5fps的高速连拍速度、ETtL-II闪光灯系统、最高ISO 1600的感光度、20万次无故障快门等特点再次让佳能的产品登顶,很长一段时间内1Dmark II根本没有竞争对手,特别是对于体育摄影记者来说,1Dmark II成为唯一的选择。
  2004年9月21日,EOS 1Ds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升级,EOS-1Ds MarkII正式登场,相比第一代的EOS 1Ds,EOS 1Ds MarkII又进行了很多的改进,首先其搭载了全幅面的有效像素高达1670万的CMOS传感器,同时搭载的DIGIC II引擎也使得其处理速度空前强大,ISO 50-3200的感光度比原来的产品提升了许多。最高4fps的连拍速度也有所增加,而诸如添加USB 1.1接口、2.0英寸显示屏升级到23万像素等都是一些小改进,而随着1Ds Mark II的发布,佳能彻底奠定了其在商业摄影中的重要地位。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高级影楼、人像摄影师、产品摄影是纷纷抛弃了沿用许久的120相机、甚至是4x5的座机,开始启用这种操作更便捷,但画质却异常出色的数码相机。
佳能1Ds Mark II
  相对EOS 1Ds的升级,EOS 1D系列的升级就迅速得多了,2005年9月,佳能再次升级了这个序列的产品,EOS 1DmarkII N正式发布,不过1D Mark II N相比1Dmark II改进不多,主要改进就是使用了2.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
    2007:尼康终极移动兵器D3
  众所周之,除了柯达Pro14n之外,F卡口数码单反相机中一直没有全幅单反机身,到了2007的D3,它搭载使用 36.0×23.9 mm尺寸CMOS传感器,总像素12.87MP,此 一规格为有别于目前的 DX 格式,Nikon 特别以FX格式称呼,并且提供DX兼容模式供使用DX镜,
  这也是 Nikon 第一款全片幅的 DSLR,尼康D3(资料 评价 图片 样张 视频)的标准感光度范围达到了 ISO 200-6400,而且还可以扩展两档,也就是达到惊人的ISO 25600,是目前民用级数码相机中的“世界记录”,也可以降到ISO 100。D3采用了综合的数字影像处理概念EXPEED,并使用最新开发的大尺寸CMOS影像感应器,具有1,210万有效像素,标准普通感光度为ISO200-6400,甚至可以扩展至ISO25600,达到了民用数码单反相机ISO的顶峰。
尼康D3
  D3 能以每秒约9幅的速度连续拍摄1,210万像素的图像。此外,选择[DX 格式 (24 x 16)] (510万像素)时,每秒可拍摄约11幅。 高图像品质和高速图像处理能力、高感光度和快速拍摄,这些先进功能定能拍摄出清晰、精美的动态画面。
    2007:佳能的双三战术
  尼康的全幅让N家扇子们奔走相告,从此结束了全幅机身的空白,算是扬眉吐气了,虽然跟佳能相比仍然在像素上呗压制,但高达ISO 25600的感光度让这一点点差距变得微不足道。佳能应对的方式是再次更新旗舰产品线。
  2007年的2月22日,佳能再次升级了自己的高速连拍EOS 1D系列,EOS-1D Mark III闪亮登场。EOS-1D Mark III被誉为全球最高速数码单反以及新基准(new Benchmark),其最高每秒连拍10张,同时其搭载1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其它方面,这款产品搭载了双DIGIC III引擎,拥有更高处理速度、超声波除尘、ISO 50-ISO 6400的高宽度感光度调节、3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允许通过LCD进行实时取景、30万次无故障快门、63分区测光以及ETTL II等新的标准,有人称,EOS-1D Mark III集合了佳能20年来在EOS相机开发中的所有新技术、其堪称产品的最佳结晶体。
  终于是时候升级1Ds序列的产品了,佳能在2007年8月20日,也就是1Ds MarkII发布接近三年的时候发布了新一代的EOS-1Ds Mark III数码相机,而这一款产品的诞生使得EOS 1Ds序列产品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佳能将继续保持在这个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佳能列出了EOS 1Ds Mark III的几项重大改进,分别是:
    2110万全幅CMOS传感器
    最高5fps的连拍速度,并且最高可以连拍56张照片
    双DIGIC III处理引擎
    全新的高光优先拍模式
    全新的对焦系统,拥有19个交叉传感器以及26个辅助对焦点
    新的EOS综合除尘系统
    ISO 100-1600(扩展为ISO 50,ISO 3200)感光度
    搭载3英寸23万像素LCD,并且支持实时取景功能
    重新设计的更大更明亮取景器
  从EOS 1Ds MarkIII的改进来看,这款产品同今年年初的EOS 1D MarkIII的升级比较类似,当年EOS 1D MarkIII上率先使用的新技术在这里也得到了体现,而这样标志着佳能的两架马车终于再次齐头并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ustin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OZYOYO提醒: 请避免提前支付订金、押金等任何费用,请与对方当面沟通,确认资质并看清条款。谨防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收藏收藏
沙发
狂徒 发表于 2008-9-8 18:46:48
SF,很强大的帖子,支持!!!
板凳
 楼主| Mr.B 发表于 2008-9-8 21:29:16
乘ls吉言了~
不过貌似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的。。。汗。。。
哈哈
地板
ieee 发表于 2008-9-8 22:11:31
收藏了. ...........
5
 楼主| Mr.B 发表于 2008-9-9 01:08:27
哎呀~~谢谢老兄支持哦!!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发布婚纱摄影信息
  • 〓 房产买卖平台 〓
    〓 整租租房平台 〓
    〓 生意买卖平台 〓

    Copyright @ 2019 OZYOY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本页

    客服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