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baneBBS.com悠悠网 | 布里斯班中文网_昆士兰华人论坛_黄金海岸论坛_Goldcoast_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标题: 一声叹息 留学生回中国就业越来越难 [打印本页]

作者: danny01    时间: 2010-8-14 21:50
标题: 一声叹息 留学生回中国就业越来越难
一声叹息 留学生回中国就业越来越难

中国青年报    2010-08-13 14:05:03

       留学7载,花费200万,回国后却找不到心动的工作。这种情况,让张辉(化名)有些意料不到。昨天记者获悉,在父母的安排下,他现在暂时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已上万,且每年仍以2000多人的速度在递增。然而,“海归”的“幸福时光”已然过去。
被过滤广告
人才市场上,“海归”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变成“海找”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那些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在“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下,他们甚至慨叹:“海龟”不稀罕了,还斗不过“土鳖”(国内毕业生的戏称)!
1999年,没考上高中的张辉与身边的许多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
“那时候年纪小,管不住自己。”张辉回忆道。刚到加拿大时,由于思乡心切,又缺少父母的管束,张辉常和来自国内的小留学生们“厮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无心向学。
后来,张辉勉强申请到加拿大一所三流大学,“对专业没什么想法,便跟风报选了国际贸易专业。”
张辉说,原以为出国镀一层“金”,就能找份好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生活在华人圈,英语不过关,又没有考取相应的资质证书,尽管在国外待了7年,花费了200多万元,在那里却难找工作,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后,发现“‘海归’不再是香饽饽了”。
从2003年开始,国内每年都要产出大量待就业大学生,加之“海归”回流,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回国后,张辉前后找过十几份工作,都不甚理想。最终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草草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张辉的遭遇并不是孤案。
省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告诉记者,在省人才市场每月举办的高级人才招聘会中,每个场次总有约40个“海归”的身影。郑某就是其中一个。
郑某是浙江大学政治系2009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在英国,郑某发现,中国留学生虽然学历更高,但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不甚了解。“可以说,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很薄弱的。”
后来,郑某选择回国。她苦笑着说,回国的这一个月时间,她几乎每天泡各大招聘会。“我有7个大学同学陆续去了英国、美国等留学,其中4人因为在国外求职屡屡碰壁,而选择回国就业。”
海归职场受挫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据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早几年,一份冠名“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只有57.5%的“海归”能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相当一部分“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待”。
“海归”为何会沦为“海待”?
省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郑知跃称,目前,归国留学生成分正在发生变化,硕博学历获得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事实上,中学毕业就直接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拖了后腿。”
在业界,“新新海归”由于低年龄、低学历,也被戏称为“两低”海归。
谈起“新新海归”的就业难问题,杭州市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管宇称,这与盲目出国热不无关系,“事实上,有很多小孩并不适合走出国留学这条路”。
衢州的杨某少时也曾出国留学过。回想起那段留学生涯,他却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杨某是在小学二年级时被送往英国留学的,“由于语言不通,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为情绪得不到舒解,杨某性格越来越孤僻,最后患上了抑郁症。无奈之下,杨某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时回国。
在宝石公司人事部经理杨航斌看来,“海待”现象还与“海归”成分的改变有关。
他认为,随着出国留学门槛的一降再降,“海归”的含金量随之缩水。不少企业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的挤压后,也不再把拥有“海归”的数量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和价值的砝码,“要能力不要背景”成为很多老板的共识。
郑知跃表示,“新新海归”从校门到校门,回来后仍习惯运用欧美惯性思维待人接物,加之对国内办事程序不熟、缺乏工作经验等,使一些海归在短时间内无法和国内就业形势接轨,容易出现认知断档现象。
针对回国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马云早在2008年就曾形象地表述:对“土鳖”要用“海水”放养,对“海归”至少要用“淡水养殖”5年以上。
然而,国内并没有专为“海归”们设置“淡水养殖”场。
浙江新通留学有限公司留学总监胡嘉西称,出国前,中介机构一般会为留学人员设置过渡期,帮助其适应国外环境,但留学人员归国后,并没有过渡期培训指导这一后续服务。
中介公司靠不住,那政府层面的留学服务机构呢?郑知跃说,目前,省内对存在就业难的海归人数,尚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统计,更不用说是专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国内人才需求信息平台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了。
“归国留学人员要重新适应国内环境必须有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除了自我摸索,还需要相关机构对他们做一些指导和培训。”郑知跃认为,可考虑实行“软着陆”政策,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在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内,帮助其尽快度过“水土不服”期。

作者: snowlotus    时间: 2010-8-14 21:52
曾在公车上听人说出国留学的人都是在中国混不下去的。
好像有点道理
作者: gloriousol    时间: 2010-8-14 21:59
怎么说都是事在人为 留学生只是我们头上的共同顶的一个名称 具体能力要看个人了。。所以Brisbane的各位一定要争气啊。。
作者: anguslee0905    时间: 2010-8-17 17:07
楼上精辟+1
作者: england    时间: 2010-8-27 18:09
额,没本事的回去被国家选,有本事的选国家。
作者: danny01    时间: 2010-8-27 18:50
回复 5# england

言之有理!




欢迎光临 BrisbaneBBS.com悠悠网 | 布里斯班中文网_昆士兰华人论坛_黄金海岸论坛_Goldcoast_租房_工作_交友_同城 (https://yichusheji.cn/) Powered by Discuz! X3.2